• 德恒

党建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德恒太原主题教育读原著系列活动之二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1日

分享到 :
分享按钮


 

党建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德恒太原主题教育读原著系列活动之二


导言

 

党建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德恒太原主题教育读原著系列活动之二 

常宁

■ 中共党员

■ 德恒太原实习律师

■ 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

咨询服务部副主任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一书,共13章、49目、128条,7万多字。全书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法治领域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深植根于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理解其体现在“十一个坚持”上的核心要义,再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不难发现,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上,是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根据德恒太原党总支为落实中共山西省律师行业党委晋律党字(20236号《《关于在省直律师事务所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安排,现就我个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体会,谈谈个人的心得。

 

 

  心得体会

第一,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西周时期开创了世界上一种独有的治国模式,影响了中华法系两千余年,把礼和刑两种手段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治理国家的模式,主张“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荀子将儒法两家思想融为一体,倡导“隆礼重法”主张礼法兼治、德刑并用,形成了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习近平同志指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理念,周公提出“敬德保民”;孟子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淮南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这些共同组成古代民本主义法律思想的基础。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提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为根本目的。

 

第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无讼、和合”,是儒家德治思想的理想追求,“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周易》记载:“讼,终凶。讼不可长。”即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我国有十四亿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必然不堪重负,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除此以外,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承中华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德主刑辅、明德慎罚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思想等,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保障。

 

因此,作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律师的我们,承办任何一个案件,都不仅是法律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服务社会的问题,关系着一个或者多个家庭,关系着多个个体的生命和人生。所以,我们在承办具体案件的时候,应以政治性、社会性、法律性“三统一”为前提、为目标。而不是激化矛盾,应当寻求化解;不是加剧对立,助长争执,而是寻求和谐,实现案结事了。

作为国家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法律服务队伍,我们要在具体执业中,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我们要增强自身文化内涵,拓展人文视野,善解法理本义,以人本立场,体察事理人情,维护法律尊严。要本着深具人文情怀的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引导积极舆论,维护社会和谐。

 

 


0351-8395811